元旦的来历简介 元旦节吃什么

admin

“元旦”一词古已有之,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对“初始之日”的表述,“元”谓“始”(凡数之始称为“元”),“旦”谓“日”(象形字,象征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,代表一日的开始),二者结合引申为“新年开始的之一天”。

中国历史上的“元旦”曾长期指农历正月初一(即传统春节),其日期随朝代历法调整而变化:夏朝以春一月为正月,商朝以冬十二月为正月,周朝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冬十月为正月(十月初一为元旦)。直至汉武帝时期(公元前105年),颁布《太初历》明确规定“春一月为正月”,并将一月之一天定为元旦,这一传统延续至清朝末年。

1911年辛亥革命后,中华民国为“行夏正(顺应农时),从西历(便于统计)”,决定使用公历(阳历),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“新年”(当时未称“元旦”)。1949年9月27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,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,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“元旦”(区别于农历正月初一的“春节”),并列入法定假日,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。

元旦的来历简介 元旦节吃什么

二、元旦节吃什么

元旦节的饮食习俗因地域、文化差异各有特色,核心均围绕“吉祥、团圆、祈福”的主题,以下为主要传统食物:

1. 饺子(北方主流)

北方家庭元旦必吃饺子,其形状似古代金银元宝,象征团圆、财富。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,明清时期已成为北方元旦标志性食物, *** 时通常选用猪肉、大葱、韭菜等馅料,寓意“招财进宝”“生活富足”。

2. 年糕(南方主流)

南方地区(尤其是江南、华南)元旦盛行吃年糕,又称“年年糕”,与“年年高”谐音,寓意事业、学业步步高升。年糕以糯米为主要原料,可蒸、炸、煮食,口感软糯香甜,部分地区还会加入红枣、豆沙等馅料,增添节日风味。

3. 鱼(多地通用)

元旦吃鱼是南北共有的习俗,鱼谐音“余”,象征财源广进、年年有余。常见做法有糖醋鲤鱼、清蒸鲈鱼等,其中糖醋鲤鱼因造型美观(鱼身呈弧形)、口味酸甜适中,常作为元旦家宴的“压轴菜”,寓意“日子甜甜蜜蜜、平平稳稳”。

4. 汤圆(南方部分地区)

元旦吃汤圆主要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(如广东、福建、台湾),汤圆为圆形,象征阖家团圆、幸福美满。汤圆馅料多样,有芝麻、花生、豆沙等甜口,也有鲜肉、菜肉等咸口,寓意“团团圆圆、和和美美”。

5. 传统风味小吃

五辛盘:又称“辛盘”“春盘”,由大蒜、小蒜、韭菜、云台(类似葱的蔬菜)、胡荽(香菜)五种辛辣蔬菜组成,寓意“尝新”(开启新年新气象),是古代元旦的传统开胃小菜。

椒柏酒/屠苏酒:椒柏酒用花椒、柏树叶浸泡而成,屠苏酒则以多种中药(如大黄、白术、桂枝等)酿制,两者均有驱邪避疫、祈福长寿的寓意,古代元旦清晨饮用,象征“辞旧迎新、健康平安”。

胶牙饧:用麦芽或谷芽熬制的黏性糖果,又称“麦芽糖”,寓意“牙齿牢固、健康长寿”,是古代元旦的特色甜点,南宋以后逐渐淡出主流。

6. 其他特色食物

烤鸡:部分家庭元旦会吃烤鸡,象征丰盛、富足,鸡肉经过烤制后外焦里嫩,搭配香料(如迷迭香、黑胡椒)增添风味,是西方节日文化影响下的融合美食。

红烧肉:经典传统菜,色泽红润、肥而不腻,寓意生活红红火火、富足美满,元旦期间作为硬菜出现在餐桌上,象征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”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