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要干什么 重阳节有何寓意

admin

1. 登高望远:作为重阳节最经典的习俗之一,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与“避邪消灾”的祈愿。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人们结伴攀登高山、高楼或城墙,既能欣赏层林尽染的自然美景,又能通过登高亲近自然、锻炼身体,寓意“步步登高”“更上一层楼”。这一习俗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,至今仍是重阳节的核心活动。

2. 赏菊与饮菊花酒: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旺季,菊花象征着高洁、坚韧与长寿,是节日的重要符号。人们会前往菊园观赏千姿百态的菊花,举办菊花展览,有时还会品菊花茶、饮菊花酒(菊花酒用菊花酿制,古代被视为“吉祥酒”,有“祛灾祈福”“延年益寿”的寓意)。文人墨客也常以菊为题吟诗作赋,如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气息。

3. 佩茱萸:茱萸是重阳节的标志性植物,因其浓烈的香气被认为能“避难消灾”“驱虫去湿”。古人会将茱萸佩戴在手臂上、插在头上,或磨碎装入香袋随身携带,尤其是妇女、儿童更为常见。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“瘟疫”的恐惧,希望通过茱萸的“香气”抵御邪祟,保护健康。

重阳节要干什么 重阳节有何寓意

4. 吃重阳糕:重阳糕又称“花糕”“菊糕”,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。其原料多为米粉、豆粉,辅以枣、栗、杏仁等果脯,经过发酵、蒸制而成,有时还会点缀木犀花(桂花),香甜可口。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“生活蒸蒸日上”,是节日中传递美好祝愿的重要载体。

5. 祭祖追思: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祭祖节日,源于“丰收祭天、祭祖”的传统。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祖坟、摆放供品(如水果、糕点)、焚烧纸钱,缅怀逝去的先人,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。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“慎终追远”“顾本思源”的传统美德,也是家族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。

6. 晒秋:在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等山区,由于地势复杂、平地稀少,村民们会在重阳节期间利用房前屋后、窗台屋顶“架晒”“挂晒”农作物(如玉米、辣椒、南瓜)。这一习俗不仅解决了存储问题,更成为山区独特的秋日景观,展现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与对土地的依赖。

二、重阳节的寓意

1. 生命长久与健康长寿:“九”在《易经》中被定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称“重阳”;又因“九”与“久”谐音,古人认为重阳是“长久”“长寿”的象征。节日中,人们通过登高、饮菊花酒、佩茱萸等活动,祈求自身与家人健康长寿,这一寓意贯穿重阳节的历史始终。

2. 感恩敬老:自20世纪80年代起,重阳节逐渐被赋予“敬老”的新内涵。1989年,农历九月初九被正式定为“老人节”;2012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规定每年重阳节为“老年节”。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华民族“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”的传统美德,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,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温暖。

3. 祈福避灾:古时,重阳节被视为“逢凶之日”,人们相信登高可以“避邪消灾”、茱萸可以“驱瘟避祸”、菊花酒可以“祛病延年”。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,以及对平安、健康生活的向往,即使在现代,仍保留着“祈福”的美好期待。

4. 团圆与亲情: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,无论身在何处,人们都会尽量赶回家中,与长辈共度佳节。一起登高、吃重阳糕、赏菊,这些活动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,强化了家庭纽带。正如古诗所云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重阳节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