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的禁忌 处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

admin

处暑是夏秋交替的关键节气,标志着暑热渐消、秋凉渐起,此时养生需顺应“收”的原则,避免以下禁忌,以平稳过渡至秋季:

1. 忌贪凉

处暑后昼夜温差大,虽白天气温可能仍高,但早晚已凉,需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(室内温度不宜过低,建议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℃)、吃过多生冷食物(如西瓜、雪糕、冰饮),以免寒气入侵,引发腹痛、腹泻、关节酸痛或感冒等问题。

处暑的禁忌 处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

2. 忌熬夜

处暑时节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《黄帝内经》提倡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熬夜会耗伤即将收藏的阳气,导致秋冬季节精神不济、手脚冰凉、免疫力下降。建议每晚22点前入睡,保证78小时睡眠。

3. 忌乱“贴秋膘”

传统“贴秋膘”是为冬季储备能量,但现代人秋季食物充足,盲目贴秋膘(如大量食用肉类、油炸食品)会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肥胖、消化不良、血脂升高等问题。此时饮食应以清淡、滋润为主,多吃银耳、百合、梨、蜂蜜等滋阴润燥食物。

4. 忌过量/不当运动

处暑后宜进行温和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拳、瑜伽),但忌过早(清晨气温低)或过晚(傍晚湿气重)运动,以免湿冷空气侵袭人体;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,耗伤阳气。运动前需做好热身,运动后及时补水。

5. 忌情绪波动

秋季万物萧条,阳气内收,需收敛神志,避免情绪大起大落(如焦虑、烦躁、悲伤)。长期负面情绪会削弱免疫力,影响身体健康。可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冥想、登高望远等方式调节情绪,保持心态平和。

6. 忌腹部受寒

肚脐部位表皮最薄,寒气易从此处侵入,处暑后昼夜温差大,夜间睡觉需关好门窗、盖薄被,保护腹部不受凉,预防腹泻、腹痛、宫寒(女性)等问题。

7. 忌辛辣爆烤

秋季气候干燥,辛辣(如辣椒、花椒、姜)、爆烤(如烧烤、火锅)食物会加重体内燥火,引发口鼻干燥、痘痘频发、便秘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应尽量避免,选择清蒸、炖煮等清淡烹饪方式。

8. 忌独游或说不吉利的话

处暑处于农历七月(传统“鬼月”),民间传说此时不宜单独出游(尤其避免去人烟稀少的荒野),以免遭遇不测;同时忌说不吉利的话(如“死”“病”“灾”),以免带来不好的心理暗示。可选择结伴而行,保持积极心态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