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以后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关于夏至的古诗有哪些

admin

夏至是北半球白昼达到全年的节气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正午太阳高度更高,受到的太阳辐射为全年最多。夏至过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的白昼时长随之日渐缩短,黑夜则逐渐变长。民间常用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,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昼夜变化规律。

关于夏至的古诗推荐

1. 《夏至日作》(唐·权德舆)

夏至以后白天变长还是变短 关于夏至的古诗有哪些

璿枢无停运,四序相错行。

寄言赫曦景,今日一阴生。

注:诗中“一阴生”点出夏至后阴气开始萌动的物候特征,呼应了“夏至一阴生”的节气规律。

2. 《夏至避暑北池》(唐·韦应物)

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。

未及施政教,所忧变炎凉。

公门日多暇,是月农稍忙。

高居念田里,苦热安可当。

亭午息群物,独游爱方塘。

门闭阴寂寂,城高树苍苍。

绿筠尚含粉,圆荷始散芳。

于焉洒烦抱,可以对华觞。

注:首联直接点出夏至“昼晷已极、宵漏始长”的核心特点,后文围绕夏至的炎热与农事展开,展现了诗人对民生与自然的观察。

3. 《夏至》(宋·张耒)

长养功已极,大运忽云迁。

人间漫未知,微阴生九原。

杀生忽更柄,寒暑将成年。

崔巍干云树,安得保芳鲜。

几微物所忽,渐进理必然。

韪哉观化子,默坐付忘言。

注:诗中“微阴生九原”“寒暑将成年”揭示了夏至后阴阳转化的趋势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。

4. 《竹枝词》(唐·刘禹锡)

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岸上踏歌声。

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

注:虽未直接写夏至,但“东边日出西边雨”的景象是夏至后典型的强对流天气(午后雷阵雨),成为后世形容夏至天气的经典意象。

5. 《咏廿四气诗·夏至五月中》(唐·元稹)

处处闻蝉响,须知五月中。

龙潜渌水坑,火助太阳宫。

过雨频飞电,行云屡带虹。

蕤宾移去后,二气各西东。

注:诗中“蝉响”“火助太阳宫”“过雨飞电”“行云带虹”等句,生动描绘了夏至的物候(蝉鸣)、气候(炎热、雷雨)与天文(太阳位置)特征,是夏至节气诗的典型代表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