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式:一是农历月份划分(主流观点),若立秋时未进入农历七月则为早立秋,进入则为晚立秋;二是具体时间点划分,以立秋当日12点为界,上午为早立秋,下午或晚上为晚立秋。
2. 天气特征
早立秋:通常气温下降较快,早晚温差明显,民间有“早立秋凉飕飕”的说法,意味着立秋后凉意渐显。
晚立秋:气温下降缓慢,暑气消退滞后,易出现“秋老虎”现象(短期高温回热),民间有“晚立秋热死牛”的夸张表述,意味着立秋后仍需忍受炎热。
3. 2025年立秋情况
2025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13时52分(农历闰六月十四)。按农历划分,8月7日处于闰六月(农历六月十七至七月初二),未进入农历七月,属于早立秋;但按时间点划分,13时52分处于下午,属于晚立秋。两种标准结论不同,但民间更常用农历月份划分,因此2025年多被认定为早立秋。
二、2025年是“秋包伏”还是“伏包秋”
1. 概念区分
伏包秋:指立秋当天正好是末伏的之一天(即“立秋=入末伏”),意味着伏天进入“倒计时”,热天仅剩10天,民间有“伏包秋,凉悠悠”的说法。
秋包伏:指立秋后才有末伏(即“立秋<入末伏”),意味着立秋后仍有一段伏天,炎热持续时间较长,民间有“秋包伏,热得哭”的说法。
2. 2025年具体情况
2025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,末伏时间为8月9日至8月18日(立秋后第2天开始)。根据定义,立秋后才有末伏,因此2025年属于秋包伏。
3. 对天气的影响
秋包伏意味着立秋后仍需经历完整的末伏(10天),加上“秋老虎”效应(副热带高压再度控制),2025年立秋后仍有较长时间的高温闷热天气,需注意防暑降温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