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单 | 覆盖范围 | 核心口径/维度 | 前三名或核心结论
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2025 |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| 硬经济(GDP、储蓄、财政)+ 软经济(环境、科教、文化、卫生)综合得分 | 前十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广州、南京、苏州、武汉、成都、重庆
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城市增长潜力 2025 | 中国城市(侧重增长动能) | 动态指标:经济增速、产业与人口流入、创新与投融资 等 | 前三:杭州、合肥、成都(杭州已连续5年居首)
经济学人智库 全球城市竞争力 2025 | 全球主要城市 | 8大类、32指标:经济实力、基础设施、金融成熟度、制度、人才、全球吸引力、社会文化、环境与灾害 | 前十:纽约、伦敦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东京、悉尼、巴黎、斯德哥尔摩、芝加哥、多伦多
瞭望智库×普华永道 机遇之城 2025 | 中国60城 | 10维度、50变量:新质生产力、产业与治理、创新与人才 等 | 梯队:之一梯队上海、北京、深圳;第二梯队杭州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武汉、长沙
中国社会科学院 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5 | 两岸四地城市 | 两大指数:综合经济竞争力(短期)、可持续竞争力(长期) | 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:深圳、香港、上海、广州、台北、天津、北京、苏州、澳门、无锡;可持续竞争力十强:香港、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澳门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、南京、青岛
重点变化与看点
中国百强城市榜:前十为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广州、南京、苏州、武汉、成都、重庆;其中杭州超越广州首次进入前四,宁波超越青岛、合肥超越长沙、西安连进两位超越福州与郑州。区域上,东部上榜58城、中部22城、西部16城、东北4城,东部占比仍高。百强城市合计实现GDP 95.40万亿元(占全国70.71%)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.95万亿元(占地方66.66%)、常住人口 7.71亿人(占全国54.78%)。
经济学人智库 城市增长潜力:杭州连续5年位居中国城市增长潜力榜首;合肥、成都首次进入前三。报告同时指出,部分超大城市受房地产低迷、生活成本与监管收紧影响,消费与人口集聚承压,而先进制造与清洁能源相关城市(如呼和浩特、包头等)受绿色转型带动表现活跃。
全球城市竞争力 2025:纽约继续位居全球之一;前十依次为伦敦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东京、悉尼、巴黎、斯德哥尔摩、芝加哥、多伦多。报告强调基础设施质量、制度与人才、环境治理是决定城市长期竞争力的关键。
机遇之城 2025:上海、北京、深圳构成之一梯队;杭州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武汉、长沙构成第二梯队。报告以新质生产力为评估核心,凸显城市在产业升级、数字化与治理能力上的差异化路径。
使用建议
明确目标再选榜:看综合实力可参考中国百强与社科院竞争力;看增长动能与产业机会优先看EIU增长潜力与机遇之城;做全球布局参考EIU全球竞争力。
注意口径差异:不同榜单的指标权重与样本范围不同,同名次城市在不同榜单中的“强项”可能不同。
结合本地实际:用榜单作为参考坐标,结合本城的产业结构、人才与科创、财政与治理、生态与宜居等中长期要素,制定更可落地的竞争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