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坎下艮的组合形成《易经》第39卦——蹇卦(卦象:山上有水)。坎为水,主险陷、流动;艮为山,主阻碍、静止。二者叠加,象征“险阻在前、行动受阻”的艰难处境,如同水流遇山石而曲折难行,或行者跋涉于高山险滩之间,凸显困境中的挣扎与应对智慧。
卦辞解析:利西南,不利东北;利见大人,贞吉
蹇卦的卦辞以方位与行为指导为核心,传递“趋吉避凶”的原则:
利西南,不利东北:西南为坤方(地),地势平坦、顺遂;东北为艮方(山),山峦重叠、险峻。卦辞建议行事宜选平坦之路(顺境),避开险峻之地(逆境),强调“顺势而为”的重要性。
利见大人:“大人”指贤明、有德行的领导者。困境中需寻求贵人相助,借助其经验与资源突破难关,如臣子遇明君、商贾遇良师。
贞吉:“贞”即坚守正道。即使身处困境,亦不可违背道德原则,唯有持守中正,方能化解风险、转危为安。
《彖》《象》传解读:见险能止,反身修德
《彖传》:释“蹇”为“难”,指出卦象“险在前(坎)”而“能止(艮)”,是“明智之举”。强调“见险而止”并非退缩,而是审时度势的智慧;“利西南”“利见大人”皆因符合正道,“当位贞吉”则以爻位说明坚守本分的重要性。
《象传》:以“山上有水”为象,告诫君子“反身修德”——困境是自我提升的契机,需反省自身不足,修养德行,而非一味抱怨外界环境。
爻辞详解:六爻的困境与应对之道
蹇卦六爻从“初遇险”到“脱险后”,层层递进,展现困境中的不同状态与应对策略:
初六:往蹇,来誉:初遇险阻时,贸然前进(往)会陷入更大困难,退回原地(来)反而能获得赞誉。“宜待也”强调此时需耐心等待,不宜冒进。
六二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:王臣(君主的重臣)虽陷入重重困境,但并非因自身过错,而是时运艰难。“终无尤也”说明其坚守职责、无愧于心,终将无灾祸。
九三:往蹇,来反:继续前进(往)则险阻加剧,返回原处(来)调整策略。“内喜之也”指内心因及时止损而喜悦,提醒“进退有度”的智慧。
*** :往蹇,来连:前行仍有阻碍,但归来时可联合他人(“连”通“辇”,指乘车,象征合作)。“当位实也”说明 *** 位正,联合志同道合者可化解危机。
九五:大蹇,朋来:处于极大困境(“大蹇”)时,志同道合的朋友(“朋”)会前来相助。“以中节也”指九五居中位,德行端正,故能得人相助。
上六:往蹇,来硕;吉,利见大人:极端困境中,强行前进(往)会更糟,退回(来)则能获得大成就(“硕”,指收获)。“利见大人”强调此时需追随贵人,借助其力量突破难关。
卦义核心:困境中的智慧与坚守
蹇卦的本质是“险阻相叠”,却蕴含“知止为智”的生存哲学:
困境的必然性:人生难免遇险,如水流遇山、行者遇阻,这是自然的规律。
应对的关键:见险而止,避免盲目冒进;反身修德,提升自身能力;寻求合作,借助外力突破。
坚守的力量:无论困境多深,持守正道、不忘初心,终能化险为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