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起源何在

admin

蒙古族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望建河(今额尔古纳河)流域,其族源脉络与东胡、室韦等古代民族紧密关联,最终通过13世纪初的统一进程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。

一、族源基础:东胡与室韦的传承

现代多数学者认为,蒙古族出自东胡(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集团,因居匈奴之东而得名)。东胡在公元前5至前3世纪仍处于原始氏族社会,过着“俗随水草,居无常处”的生活。4世纪中叶,东胡的一支——鲜卑(居于兴安岭以西,今呼伦贝尔地区)演变为“室韦”(《魏书》作“失韦”)。室韦与契丹同源,以兴安岭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,其中“北室韦”是蒙古族的直系先祖。

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起源何在

二、名称由来:“蒙兀室韦”的汉文译名

唐代文献中,“蒙古”一词最早以“蒙兀室韦”的形式出现(“蒙兀”为“蒙古”的最早汉文译名),指代室韦诸部中的一个部落,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(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)。这一名称的出现,标志着蒙古族作为一个独立部落群体的形成。

三、发祥地: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传说与考古

蒙古族的发祥地被传统认定为额尔古纳河流域(唐代称“望建河”)。《史集》(14世纪波斯文史书)记载,蒙古人曾因战败逃至“额尔古涅昆”(意为“险峻的山坡”,即今额尔古纳河畔山岭),在此生息繁衍,逐渐发展出70个分支(称为“迭儿勒勤蒙古”)。这一传说虽带有神话色彩,但考古发现(如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古代遗址、墓葬)证实,该地区是蒙古族早期的活动中心。

四、形成过程:从部落到民族共同体的融合

12世纪时,蒙古部(源于蒙兀室韦)已繁衍至鄂嫩河、克鲁伦河、土拉河上游及肯特山以东一带,并分化出乞颜、札答兰、泰赤乌等众多部落。蒙古高原上还存在塔塔儿、蔑儿乞、斡亦剌等其他部落。13世纪初,成吉思汗(铁木真)统一蒙古各部,建立大蒙古国,“蒙古”一词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,逐渐成为所有融合部落的共同民族称谓。

蒙古族的起源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,其发展历程贯穿了从原始部落到大一统民族共同体的演变,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