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五又称“破五日”,标志着春节前期的诸多禁忌正式解除。旧时初一到初五,民间有“不用生米做饭、妇女不能动针线、不能打扫卫生、不能打碎东西”等约束,初五之后这些限制取消,人们恢复正常生活节奏。为强化“破”的仪式感,当天家家户户会进行彻底大扫除,将春节期间堆积的垃圾从屋内扫至门外,象征着将“晦气”“穷气”扫地出门。部分地区还会燃放鞭炮,通过声响驱赶邪祟,寓意新的一年平安顺遂。
2. 送穷:驱离贫困晦气
“送穷”是正月初五的核心习俗之一,旨在送走旧年的贫穷困苦。民间将穷鬼称为“五穷”(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)或“穷神”,认为其在春节期间潜伏于家中,需通过特定仪式驱逐。常见方式包括:用纸扎“穷媳妇”“穷子”像,装入积攒的垃圾,送至门外焚烧或用爆竹炸掉;部分地区则强调“填穷”,即吃饱饭(俗称“填穷坑”),寓意新的一年不再受穷。陕西、中原等地区还有“送穷媳妇门”的传统,将垃圾与秽土装入纸袋送出家门,彻底告别贫困。
3. 接财神:祈求新年富足
正月初五被视为“五路财神”的生日(五路指东西南北中,象征财货流通的五条路径),民间认为当天是迎接财神的更佳时机。商家通常会在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,燃香、放爆竹、点烟花,恭迎财神入门;普通家庭也会备好供品(如羊头象征“吉祥”、鲤鱼寓意“年年有余”),举行简单仪式。部分地区还有“抢路头”的习俗,提前至初四深夜迎接,认为“越早接到越灵验”,希望财神为新的一年带来财运亨通。
4. 吃饺子:寓意吉祥顺遂
正月初五的饮食以饺子为主,俗称“捏小人嘴”。包饺子时需用力捏紧边缘,象征“封住谗言”,避免身边人的闲言碎语影响运势;部分地区还会在饺子里包入、蜜枣或红糖,寓意“发财”“好运早来”“甜蜜美满”。吃饺子还有“填穷坑”的含义,象征新的一年衣食无忧,远离贫穷。
二、正月初五的讲究(禁忌)
1. 忌串门
《燕京岁时记》《清裨类钞》等古籍均有记载,初五“妇女不得出门”,避免遇到“穷神”(传说姜子牙封其老婆为穷神,令其“见破即归”)。老人们认为初五串门会将“晦气”带到别人家,因此即使男性也较少走亲访友。
2. 忌动针线、吃藕、梳头
旧时民间认为,初五当天动针线会招来蝎子、蚰蜒等毒虫;吃藕(因其孔洞多,象征“漏财”)会影响财运;梳头则会“梳走”好运。这些禁忌多为传统迷信,但随着时代变迁,已逐渐淡化。
3. 忌做重活、动土
初五被视为“五忙日”,禁止动土、建房或从事重体力劳动,认为当天做事容易引发灾害或破财。商家则需结束“休市”,恢复正常营业,学子也需返回学堂,开启新一年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