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五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五的风俗是什么

admin

正月初五,俗称“破五节”,是中国农历春节期间的关键节点,承载着“送旧迎新”的重要寓意。它是春节一系列禁忌的“终结日”——过了初五,此前诸如“忌打碎器物”“忌妇女串门”“忌用生米做饭”等过年禁忌均可破除,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秩序。正月初五还有“马日”(源于古代“主示日”概念,将初五定为马的生日,通过天气预测当年马匹丰歉)、“送穷日”(核心是驱赶象征贫穷困苦的“穷气”)、“财神日”(民间普遍认为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,需举行迎财神仪式)等多个别称,体现了民众对新年的多元期盼。

正月初五的主要风俗

1. 送穷:驱赶穷气,辞旧迎新

正月初五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五的风俗是什么

“送穷”是正月初五更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,旨在将过去一年的贫穷、晦气扫地出门。具体形式因地域而异:北方多用纸扎成“五穷妇”(或“扫晴娘”),身背纸袋,将屋内积攒的秽土、垃圾扫入袋中,送至门外燃放鞭炮炸毁,称为“送穷土”“送穷媳妇出门”;陕西韩城一带则忌出门,通过炙烤鲜肉、爆炒麻豆(使其崩裂发声)的方式“崩穷”;关中地区还有“填穷坑”的讲究,当天需吃搅团(一种糨糊状食物),寓意“粘住”不如意之事,彻底清除穷根。

2. 接财神:祈求财运,招福进宝

民间普遍将正月初五视为“财神日”,认为当天是财神爷(多为“五路神”,象征东西南北中五路财路)的生日,需举行盛大仪式迎接。接财神的关键环节包括:清晨开门放鞭炮(从门外向内放,寓意“迎财神入门”)、焚香上供(供品多为羊头、鲤鱼——羊头象征“吉祥”,鲤鱼因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,代表“年年有余”)、吃路头酒(有的地方甚至吃到天亮,表达对财运的美好期待)。部分地区还有“抢路头”习俗,提前至初四深夜接财神,生怕错过“真神”,图个“早接早发”的吉利。

3. 吃饺子:象征团圆,规避谗言

正月初五吃饺子是北方地区的传统食俗,俗称“捏小人嘴”。包饺子时,需用力捏紧饺子边缘,象征“捏住”小人的嘴巴,防止其在一年内搬弄是非、惹是生非;擀饺子皮时,尽量擀得薄厚均匀,寓意“公平待人”。饺子形似“元宝”,也寄托了“招财进宝”的美好愿望。部分地区还会在饺子里包入、红枣、糖果等,吃到象征“发财”,吃到红枣寓意“早得好运”,吃到糖果代表“生活甜蜜”。

4. 开市贸易:重启商业,招财进宝

旧俗中,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初一至初五关门歇业,初五则是“开市日”。商家们会在初五清晨开门,燃放鞭炮、摆放供品(如水果、糕点),迎接财神,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、客源广进。有的店铺还会举行“开业仪式”,邀请员工和顾客共同参与,图个“开门红”的好彩头。这一习俗不仅标志着春节假期的结束,更承载了商家对新一年盈利的期盼。

5. 其他习俗:地域特色鲜明

躲五:部分农村地区的新媳妇需在初五回娘家“躲五”,避免与家人发生矛盾,躲开不好的运气。

忌动针线:北方广大地区忌初五当天使用剪刀、针线,认为动针线会招来蝎子、蚰蜒等毒虫,影响家庭安宁。

忌走亲串友:初五当天,民间忌讳相互拜年,尤其是北京地区,妇女需留在家中,避免冲撞诸神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