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祭灶王:这是小年最核心的仪式。传说灶王爷自除夕起驻家监察,腊月二十三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庭善恶,人们为让灶王爷“多说好话”,会供奉糖瓜(麦芽糖制成,黏性强,寓意“封住灶王爷的嘴”)、水果、糕点等。祭祀时,男性主导(因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传统),结束后焚烧灶王爷画像及纸马(象征送其升天)。
2. 吃特色美食:① 糖瓜:祭灶必备,象征甜蜜与祈福;② 饺子:取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之意,为灶王爷饯行,饺子形似元宝,也寓意招财进宝;③ 灶糖:与糖瓜类似,强化“甜言蜜语”的祈愿;④ 米花糖:北方部分地区流行,用爆米花拌麦芽糖制成,象征生活甜蜜。
3. 扫尘土:北方称“扫房”,南方称“掸尘”。小年开启全家大扫除,彻底清理房屋积垢、清洗被褥、擦拭门窗,寓意“扫除旧岁晦气”,迎接新年好运。此习俗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,最初为驱疫鬼,后演变为辞旧迎新的仪式。
4. 贴窗花与春联:① 窗花:提前剪好或购买,贴于玻璃上,题材多为福字、生肖、吉祥图案(如牡丹、莲花),增添喜庆氛围;② 春联:部分家庭从小年开始贴春联,用红纸黑字书写,内容多为祈福(如“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”),农村多请村里能人书写,体现浓浓的年味。
5. 备年货:小年离春节约十天,人们开始采购年货,包括蔬菜、水果、饮料、零食、新衣服等。农村还会准备腊肉、腊肠、干果等,城市则多购买礼盒装食品,为年夜饭和拜年做准备。
二、腊月二十三(小年)的主要禁忌
1. 忌说脏话与争吵:小年是祈福纳吉的日子,说脏话、吵架会破坏家庭和谐,被认为会影响全年运势(尤其财运与人际关系)。此时应多说吉利话(如“新年好”“恭喜发财”),保持家庭氛围融洽。
2. 忌用尖锐器物对着灶台:灶台是家庭烟火气的核心,象征温暖与团圆。小年这天,刀刃、剪子尖、扫帚等尖锐物品不能对着或靠在灶台上,避免划伤或显得不吉利(既不安全,也不符合祭祀的祥和氛围)。
3. 忌女子祭灶:传统观念中,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,祭祀活动由男性主导。灶王爷为男性形象,男性祭灶更符合“权威”设定;女性日常负责厨房事务,若再祭灶,可能被认为“削弱灶王爷权威”。祭灶、擦拭灶台等工作多由男性完成。
4. 忌捣蒜与吃现杀活物:① 捣蒜:“蒜”与“散”谐音,象征离散、分散,不符合小年“团圆”“平安”的主题;捣蒜的噪音也可能惊扰灶王爷,显得不够敬重。② 现杀活物:小年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,宰杀活物显得不吉利(沾染血腥),民间认为应“戒杀生”,保持祥和。
5. 忌单数菜肴与三盘菜:小年讲究“喜庆”“圆满”,餐桌菜肴需成双成对(如两盘菜、四盘菜),避免单数(单数与祭祀、白事关联)。尤其忌讳摆三盘菜,因三盘菜多用于祭祀或白事,显得不伦不类,老人会对此不满。
6. 忌借东西与嫁女回娘家:① 借东西:小年是积累福气、财运的日子,借东西被认为“散财”(把自家福气借出去),且各家都在忙祭祀,借东西会被误解为“临时抱佛脚”。② 嫁女回娘家:传统观念中,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,小年婆家、娘家都要进行祭祀活动,嫁女回娘家会影响祭祀流程;民间还认为,嫁女回娘家会“带走娘家财运”(尤其家中有弟弟或哥哥的家庭),因此忌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