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冬至节气

admin

2025年冬至节气的公历时间为12月21日(星期日),农历为二零二五年十一月初二。这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,标志着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开始向北回返,北半球白昼将逐日增长。

冬至的节气意义与气候特征

冬至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22个节气,斗指子,太阳黄经达270°,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。从自然角度看,它是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的转折点,此后太阳高度回升、白昼渐长;从人文角度看,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视为冬季的大节日。

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冬至节气

气候上,冬至后虽白昼增长,但地表“积热”未散,真正的严寒即将来临,我国多数地区将进入“数九寒天”(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共九九八十一天,至“九九”结束寒气尽消)。北方地区常遭强冷空气或寒潮袭击,南方地区也会明显降温。

冬至的传统习俗

冬至习俗因地域差异各有特色,但均围绕“团圆”“祈福”主题展开:

北方吃饺子:源于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“娇耳”(饺子雏形)治冻疮的传说,谚语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流传至今,寓意驱寒保暖、团圆美满。

南方吃汤圆:象征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江南地区还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,甜糯的汤圆是冬至夜家人欢聚的核心美食。

祭祖传统:古代有“冬至郊天”(帝王祭天)、“祭祖”(百姓向祖先供奉祭品)的习俗,如今台湾地区仍保留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,福建、广东等地也有“冬节不回家无祖”的说法,强调家族传承。

数九消寒:从冬至开始“数九”,民间流行填“九九消寒图”(如“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”九字,每字九划,每天填一笔),记录气象变化,寓意期待春回大地。

冬至的养生要点

冬至是“冬藏”的关键时期,养生需注重“防寒、进补、养阳”:

防寒保暖:重点保护头部、颈部、脚部(如戴帽、围巾、泡脚)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;室内要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。

适度进补:遵循“秋冬养阴”原则,多吃温热性食物(如羊肉、牛肉、桂圆、红枣),但需避免过度进补(如大量食用油腻食物),以免引发燥热;同时可适当吃些滋阴食物(如黑木耳、百合、梨),平衡阴阳。

起居调养:早睡晚起(顺应“冬藏”规律),保证充足睡眠;避免过早起床锻炼(冬季早晨气温低,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),可选择午后阳光充足时散步、慢跑等温和运动。

情绪调节: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起伏过大(如愤怒、焦虑),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;可通过听音乐、读书等方式放松心情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