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(前接处暑、后续秋分),于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,太阳到达黄经165°时进入白露时节。其命名源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”的记载,反映了此时昼夜温差增大、水汽凝结成露的气候特征,标志着暑热基本结束,天气逐渐转凉。
白露节气的主要民俗
1. 收清露
民间有“收清露”的传统习俗,源于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“秋露繁时,以盘收取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”的记载。人们认为清晨收集的露水有延年益寿、愈百病、止消渴的功效,常用于煎药或泡茶,成为白露时节更具仪式感的“养生仪式”。
2. 饮白露茶
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,因茶树经过夏季酷热后,此时正处于生长佳期,茶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反而多了一丝甘醇清香,深受老茶客喜爱。民间有“春茶苦,夏茶涩,要喝茶,秋白露”的谚语,体现了白露茶的独特风味。
3. 吃番薯
白露前后,红薯(番薯)成熟,民间认为此时吃番薯可避免饭后胃酸,且红薯富含蛋白质、淀粉、维生素及矿物质,有“长寿食品”之称。旧时农家常以番薯作为白露节的主食,寓意丰收与健康。
4. 啜白露米酒
湖南资兴、江苏浙江等地有白露酿米酒的习俗。米酒用糯米、高粱等五谷酿成,温中含热、略带甜味,适合秋冬饮用。旧时乡下人家常将白露米酒待客,或带到城市售卖,成为当地特色饮品。
5. 祭禹王
太湖流域有白露祭禹王的传统,禹王(大禹)被视为“水路之神”,因治水有功被渔民尊崇。每年白露时节,渔民会举行盛大香会,祭祀禹王以祈求风调雨顺、渔业丰收,期间还会演出《打渔杀家》等戏曲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6. 吃龙眼(福州习俗)
福建福州有“白露必吃龙眼”的习俗。白露前的龙眼个大、核小、味甜,民间认为此时吃龙眼能大补身体,相当于吃一只鸡,象征团圆与幸福。
7. 食“十样白”(温州习俗)
浙江温州等地有“食白”的习俗,即采集10种名字带“白”字的草药或食材(如白芍、白芨、白术、白莲子、白茅根等),与白毛乌骨鸡同炖。这些食材多有滋阴润燥、清肺健脾之效,适合秋季调理身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