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对富贵的解释 古代对富贵的雅称

admin

在古代,“富”与“贵”是两个独立且内涵明确的概念,合用才构成“富贵”的完整含义。“富”的核心是“财物丰裕”,指拥有足够的财产、土地或资源,满足生活需求并体现经济实力。例如,《孔丛子·公仪》提到“不取于人谓之富”,强调不贪占不义之财的“富”才是真正的富有;金文中“富”为会意字(上部“宀”代表房屋,下部“畐”象征盛满的财物),直观表达了“家中财物充足”的本义。“贵”的核心是“地位尊崇”,指具备高贵的身份、权势或社会认可度,通常与官职、爵位或家族背景相关。比如,《论语·泰伯》中“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”,将“贵”与“邦有道”结合,说明“贵”不仅是地位高,更需符合道义标准;古代贵族等级中的“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士”均属于“贵”的范畴,而商人即便富有(如吕不韦),因无政治地位,仍被视为“富而不贵”。

二、古代对富贵的雅称

古代文人多用典雅词汇指代富贵,既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传递对道德内涵的重视:

古人对富贵的解释 古代对富贵的雅称

1. 富贵显达:源于汉代诗歌《圣案·贤妻》“夫富贵,显达于世”,指既有丰厚财产,又有高名望、高成就,举世闻名。这一雅称强调“富”与“贵”的结合,以及社会认可的广泛性。

2. 膏粱锦绣:“膏粱”指肥肉和细粮(代指美味佳肴),“锦绣”指精致华丽的丝织品,合指富贵人家奢华的物质生活(如饮食、服饰)。例如,《红楼梦》中常用“膏粱锦绣”形容贾府的富贵景象。

3. 朱门绣户:“朱门”指红漆大门(古代显贵之家的大门颜色),“绣户”指雕绘华美的门户,合指富贵人家的住宅及生活环境。这一雅称通过建筑细节凸显“贵”的特质。

4. 陶朱猗顿:“陶朱”指春秋时期范蠡(助勾践灭吴后退隐经商,三散家财,被尊为“商圣”),“猗顿”指春秋时期鲁国商人(以盐业致富,与范蠡齐名),合指富甲一方的巨商。这一雅称将“富”与“成功”关联,强调财富积累的智慧。

5. 簪缨世族:“簪”是古代官员固定帽子的冠饰,“缨”是系冠的带子,合指世代为官的显贵家族。例如,《红楼梦》中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被称为“簪缨世族”,强调其“贵”的世代传承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