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交节;惊蛰是第3个节气,紧随雨水之后,通常在3月5日至6日之间开始。惊蛰的命名源于“惊醒蛰伏”的含义——此时气温回升、春雷乍动,惊醒了冬季蛰伏于地下或洞穴中的昆虫与动物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雨水节气的禁忌主要涵盖以下方面
1. 避免淋春雨与过早减衣
雨水时节虽气温回升,但仍处于“乍暖还寒”阶段,乍暖还寒的天气易导致感冒、头痛等不适。传统观念认为,此时淋雨会加重体内湿寒,尤其对体质较弱者影响更大;不可因气温稍升而过早减少衣物(如脱掉厚外套),需遵循“春捂”原则,重点保护头部、颈部与足部,防止寒邪入侵。
2. 忌用冷水洗漱与洗头不吹干
年老体弱者或体质偏寒者,用冷水洗脸、洗手易使湿寒侵入关节,引发酸痛甚至变形;洗头后若不及时用热风吹干,水湿会滞留于发际,进而侵入颅内,导致头痛或“偏头风”等症状。
3. 忌剧烈运动与久宅
早春时节宜进行舒缓的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),剧烈运动易耗气伤身,影响身体对春季生机的适应;需避免长期宅家,适当外出踏青可顺应阳气升发,改善心情,预防抑郁情绪。
4. 民间特定禁忌
回娘家与接寿:传统习俗中,出嫁女儿需在雨水节气带礼物(如罐罐肉、红围巾、猪肉)回娘家,表达对父母的感恩;女婿需送岳父母“接寿”红棉带,寓意“为父母遮风挡雨、祈求长寿”。忌讳空手或无表示,否则视为不孝或不吉利。
忌无雨与“三怕”:古时民间认为“雨水不落,下秧无着”,若节气当天无雨,预示春耕时雨水不足,可能影响农作物收成;雨水有“三怕”——怕晴天(晴天则庄稼缺水)、怕懒惰(需及时春耕施肥)、怕乱吃(避免食用不洁或油腻食物,以防肠胃不适)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