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源于嬴姓,以国为氏(梁姓正宗)
嬴姓伯益(颛顼后裔,助大禹治水有功,赐姓嬴)的后裔非子,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邑(今甘肃张家川),建立秦嬴。非子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,奉命征讨西戎时被杀,其五个儿子率兵复国。周宣王封秦仲小儿子康于夏阳梁山(今陕西韩城南),建立梁国(史称梁康伯)。春秋时期,梁国因梁伯大兴土木、民不聊生,被秦穆公攻灭,改称“少梁”。亡国后的梁国子孙为纪念故国,以“梁”为姓,形成梁姓的主流支系。这一支梁氏在宋朝时,后唐天平节度官梁惟忠举族定居山东东平,成为科甲鼎盛的望族。
2. 源于姬姓,以封邑/国名为氏
东周姬唐封地:东周初期,周平王姬宜臼之子姬唐被封于南梁(今河南汝州),建立姬姓梁国。后南梁被楚国吞并,子孙以国为姓,形成“河南梁氏”(安定梁氏出此)。
战国魏国改姓:战国初期,魏国文侯少子毕的后裔,因魏惠成王(梁惠王)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魏国又称“战国梁国”。其后裔以居邑“梁”为姓。
3. 源于地名,以邑为氏
春秋时期,晋国境内有解梁城(今山西临猗西南)、高梁(今山西临汾)、曲梁(今河北邯郸)等地。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居民,以邑名“梁”为姓,称为“河东梁氏”。其中,梁鸯(周宣王牧正役人,善驯兽)即为早期河东梁氏代表。
4. 源于少数民族,汉化改姓
鲜卑族: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时,代北鲜卑部落“拔列兰氏”改汉姓为“梁”,其后裔融入汉族。
*** :北宋神宗熙宁年间,古波斯(今伊朗)骨伤外科医学者来华,被封为护驾金疮科御医,宋神宗赐汉名“梁柱”(人称“梁接骨”)。其后裔在元、明时期任职于广惠司、 *** 药物院,分布于江苏、河南、安徽等地。
其他民族:匈奴族(后秦将领梁国儿,赐姓梁)、氐族(南北朝宕昌羌梁谠、梁熙兄弟,以文藻闻名)、蒙古族(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也先帖木儿后裔,汉名史彦昌,居河南汝阳)、朝鲜族(古耽罗开国始祖良乙那后改姓梁,主要分为南原、济州两派)等少数民族均有汉化改姓“梁”的情况。
5. 源于职业,以职业称谓为氏
古代“梁”有“桥梁”“河堤”“鱼梁”(河边矮堰,用于捕鱼)之意。近河、湖、泽的渔民,以“梁”为职业称谓,逐渐演变为姓氏。这一支梁氏人数众多,远超嬴姓、姬姓梁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