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姓是中华第六大姓(2021年数据),主要源自姬姓,同时包含少数民族改姓等多种来源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。
一、主要起源:姬姓分支
杨姓的核心起源是姬姓,与黄帝后裔的封国、封邑直接相关,主要有三支:
1. 以国为氏:周宣王封子尚父于杨
西周时期,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(一作“尚文”),于幽王时被封于杨国(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),建立姬姓杨国。春秋时期(约公元前7世纪),杨国被晋国所灭,亡国后的杨国子民为纪念故国,以“杨”为姓,这是杨姓最早的起源之一。
2. 以邑为氏:晋武公赐杨地给伯侨
晋国(姬姓)传至晋武公时,周釐王赐杨地(今山西洪洞东南)作为晋武公少子伯侨的食邑。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(今山西洪洞、曲沃一带),后晋顷公十二年(公元前514年)晋灭羊舌氏,食我之子杨道逃至华山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),以祖宗封地“杨”为姓,其后代成为杨氏繁衍的主流,史称“杨氏正宗”。
3. 古杨人图腾演变为姓
远古时期,杨姓的“杨”字由“木”(扶桑,即杨树)和“昜”(古同“阳”,象征太阳升起)组成,古人以扶桑树为图腾,形成了古老的杨氏族。这一图腾部落逐渐演变为姓氏,是杨姓的原始起源之一。
二、其他来源:少数民族改姓与赐姓
除姬姓起源外,杨姓还通过以下途径形成:
1. 少数民族改姓
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推行汉化政策,将鲜卑族莫胡卢氏、尉迟氏等改为杨姓;氐族(如仇池国)、党项族(西夏)、蒙古族、满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改汉姓“杨”的情况。
2. 赐姓
历史上多位帝王赐外姓为杨: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(北魏勋臣八姓之一),因父亲尉迟崇战死,隋文帝赐其国姓杨;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(今云南、贵州一带),赐当地少数民族赵、张、杨、李等姓。
3. 收养与避难改姓
西晋氏族首领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,改其姓为杨;唐代杨复光本姓乔,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,遂转姓杨;宋代浙江诸暨概浦杨姓,原为倪姓,因倪炤(仕宋龙图阁学士)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流放,其幼子倪顺匿外家,后念外家杨姓之恩,改为杨姓。
三、起源的早期传播
杨姓早期主要分布在山西、陕西、河南一带(如杨国、弘农郡)。春秋战国时期,逐渐向湖北、江西、江苏、安徽等地迁徙;秦汉时期,进一步扩散至四川、浙江等地;晋、唐、宋时期,因“永嘉之乱”“安史之乱”“靖康之乱”等中原动荡,杨姓大规模南迁,福建成为重要的迁播中心。元末明初,杨姓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迁移,主要前往东南亚(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等),近代以来逐渐扩展至欧美澳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