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节包袱主要根据新旧亡人及用途分为两类:
1. 花包: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(老丧)。包袱皮印有墨线花纹、《往生神咒》、莲座牌位(填写亡人名讳),部分还附“冥国邮政”邮票及古装小人图案(如羊角哀、左伯桃)。
2. 白包:用于新丧不满三年的先人(新亡)。包袱皮为全白,中间贴蓝签用于书写亡人名讳,无花纹及装饰。
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及全部称呼
包袱书写需遵循从右到左竖排规则,核心内容依次为:
1. 右侧之一列(封数/期号)
花包:填写总封数(如“壹封”“两封”),位置在“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”的“封”字前空白处。
白包:此处留空白,需后续填写期号(如首七写“首七化财之期”、一周年写“小祥化财之期”、三周年写“除服化财之期”)。
2. 右侧第二列(上奉)
一般无需填写,若之一列未填封数,可在此处标注(如“上奉壹封”);若为晚辈给长辈烧包(如孙辈给祖辈),需将“上奉”改为“付与”。
3. 右侧第三列(收用者信息)
格式为:故[关系+考/妣/新故]+姓名+老大人/老孺人+收用
关系与称谓:
上九代:鼻祖(故鼻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远祖(故远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太祖(故太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烈祖(故烈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天祖(故天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高祖(故高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曾祖(故曾祖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祖(故祖考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、父(故显考公讳××老大人妣××老孺人)。
平辈/晚辈:兄弟(故贤弟收用)、子女(故亡男/亡女××收用),无需用“考/妣”。
姓名写法:男性写“某公某某”(前一“某”为姓,“公”为性别,“某某”为名);女性写“某母某氏”(前一“某”为夫家姓,“某”为外家姓,“氏”为尊称)。
4. 右侧第四列(自称)
格式为:孝[关系]+祀
长辈对晚辈:如“孝耳孙”“孝云孙”“孝仍孙”(对应鼻祖、远祖、太祖);“孝孙”“孝曾孙”“孝玄孙”(对应祖、曾祖、高祖)。
平辈/晚辈:如“孝弟”“孝侄”“孝女”(对应兄弟、叔伯、女儿)。
5. 右侧第五列(焚化日期)
填写农历年月日(如“天运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五日叩化”),需明确具体日期。
6. 背面(封口)
在包袱折缝处写“封”字(草书,加盖印章更佳),表示密封,非收包人不得拆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