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立秋贴秋膘吃什么:科学选择,拒绝盲目
贴秋膘的核心是补充夏季消耗、储备秋冬能量,但现代人营养充足,需避免过度进食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,应选择营养均衡、易消化的食材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1. 经典肉类:选低脂、高蛋白的“贴膘神器”
鸭肉:清热补虚,适合初秋“秋老虎”的燥热天气,脂肪含量低(约19.7g/100g),富含优质蛋白质(约15.5g/100g),易被人体吸收,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。
牛肉:补气强筋,富含铁(约3.3mg/100g)和蛋白质(约20.2g/100g),能增强体质,尤其适合体虚、贫血或术后人群,建议选择清炖或清蒸的方式,避免红烧、油炸。
鱼肉/虾肉:低脂肪、高蛋白(鱼肉约1720g/100g,虾肉约16g/100g),富含Omega3脂肪酸(如DHA、EPA),有助于降低血脂、保护心血管,适合需要控制体重或高脂血症人群。
2. 素食替代:健康“贴膘”的新选择
发酵食品:如酸奶、豆豉、豆酱、醪糟等,经过微生物发酵后,富含B族维生素(如维生素B12)、活性肽和有益菌群,能改善肠道菌群、增强消化功能,适合夏季食欲不振、肠胃虚弱的人群。
薯类:如红薯、芋头、土豆等,富含B族维生素(如维生素B1、B2)、钾(约337mg/100g)、镁(约23mg/100g)和膳食纤维(约1.1g/100g),能促进肠胃蠕动、预防便秘,可替代部分精白米面作为主食,减少热量摄入。
低脂瓜果:如猕猴桃、火龙果、雪梨、蓝莓等,富含维生素C(猕猴桃约62mg/100g)、维生素E(约0.9mg/100g)和膳食纤维(约1.9g/100g),热量低(猕猴桃约56kcal/100g),能补充营养、缓解秋燥,适合想要控制体重的人群。
3. 滋阴润燥食材:缓解秋燥的关键
立秋后,燥气渐盛,易伤津液,导致口干、咽干、便秘等症状,需搭配滋阴润燥的食材,如莲藕(生津润燥、富含膳食纤维)、梨(生津润肺、直接食用或煮梨汤)、银耳(滋阴润肺、富含胶原蛋白)、百合(润肺止咳、富含多糖)等,可与肉类搭配(如板栗烧山药、松茸蒸豆腐),既能贴膘又能缓解秋燥。
4. 贴秋膘注意事项
避免盲目进补:肥胖、高脂血症、脂肪肝等人群应谨慎贴秋膘,减少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(如肥肉、油炸食品)的摄入,可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(如山药粥、蔬菜沙拉)。
荤素搭配:吃高蛋白质食物时,需搭配蔬菜(如焯水菠菜、凉拌藕片),促进铁吸收(菠菜含铁约2.9mg/100g),避免消化不良。
避免生冷:立秋后虽转凉,但仍需避免冰镇饮品、生冷海鲜等,以免 *** 肠胃,建议选择常温酸梅汤、温蜂蜜水等。
二、立秋如何养生:顺应“养收”,健康过渡
立秋是秋季的之一个节气,标志着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养生需遵循“养收”原则,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四方面入手:
1. 饮食:滋阴润燥,祛暑补气
原则:以“少辛多酸”为核心,少食葱、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(发散泻肺),多食酸味水果(如西红柿、葡萄、菠萝)、芝麻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等润肺食物(收敛肺气)。
推荐:阴虚质人群可食用生地粥(生地黄25g+大米75g+白糖少许),具有滋阴润肺生津的功效;脾胃虚寒人群可食用醋椒鱼(黄鱼+白醋+胡椒粉),能健脾开胃。
2. 起居:早睡早起,防受凉
早睡早起:顺应阳气收敛,晚上10点前入睡(比夏季提前1小时),早上早起(6点左右),增加肺活量(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),减少血栓形成(早睡可降低夜间血液黏稠度)。
防受凉:昼夜温差逐渐变大(可达10℃以上),需注意增减衣物,避免夜间着凉(如盖薄被),尽量少用空调(避免直吹),预防感冒、咳嗽等疾病。
3. 运动:适度舒缓,缓解秋乏
原则:选择轻松和缓的运动(如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、爬山)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篮球),运动量比夏季适当增加(如每天散步30分钟增至45分钟),但以“不疲劳、微微出汗”为度。
好处:适度运动能改善“秋乏”(夏季过度消耗后的自我修整),增强心肺功能(如爬山可增大肺活量),促进血液循环(如慢跑可改善手脚冰凉)。
4. 情志:宁心养神,防悲秋
原因:秋季阳光照射减少(日照时间比夏季缩短约2小时),人体生物钟易紊乱,导致情绪低落(称为“悲秋综合征”),尤其多见于老年人、抑郁症患者。
*** :保持内心宁静(如冥想、),增加阳光照射(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,促进血清素分泌),培养兴趣爱好(如书法、绘画、养花),多参加室外活动(如公园散步、广场舞),转移注意力。
5. 预防疾病:针对性防护
上呼吸道疾病:昼夜温差大,易诱发感冒、咳嗽、咽炎等,需注意增减衣物,加强锻炼(如慢跑增强体质),体质较弱者可佩戴口罩(避免冷空气 *** )。
过敏性疾病:易过敏人群(如哮喘、鼻炎患者)对环境变化敏感(如花粉、尘螨),需加强锻炼(如游泳增强免疫力),避免接触过敏原(如定期清洁家居、远离花粉),可通过中药(如黄芪、党参)调理,益气固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