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三伏天共计30天,为“短三伏”。具体时间段为: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(10天)、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(10天)、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(10天)。
其时长计算依据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:初伏始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(2025年夏至为6月21日,第三个庚日为7月20日);末伏始于立秋后之一个庚日(2025年立秋为8月7日,之一个庚日为8月9日);中伏为初伏后至末伏前的庚日区间(7月30日至8月8日),因夏至到立秋间仅有4个庚日(6月30日、7月10日、7月20日、7月30日),故中伏为10天,总时长30天。
一伏二伏三伏顺口溜
1. 经典时长版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:概括了三伏天的传统饮食习俗,初伏吃饺子寓意“元宝藏福”,中伏吃面条象征“顺顺利利”,末伏吃烙饼卷鸡蛋寓意“补养身体”。
2. 算法通俗版
“夏至三庚数头伏,立秋一庚入末伏。中伏有时二十天,全看庚日咋出现”:用通俗语言解释了三伏天的推算逻辑——初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,末伏从立秋后之一个庚日开始,中伏时长取决于夏至到立秋间的庚日数量(4个则10天,5个则20天)。
3. 气候特点版
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”:强调三伏天中“中伏”是最热的时段,因这时太阳辐射累积效应达到峰值,加上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,地表热量难以散发,体感闷热难耐。
4. 时段特征版
“大暑小暑,灌死老鼠;早烧不出门,晚烧晒死人”:用夸张的比喻描绘了三伏天的炎热——小暑、大暑期间雨水多(“灌死老鼠”),但晴天时早晚温差小、午后气温极高(“早烧不出门,晚烧晒死人”),突出了三伏天的闷热潮湿特征。
5. 养生提示版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饼子卷鸡蛋。色素饮料莫要喝,肥腻不宜宜清淡。冰冷生硬要少吃,变质果蔬莫可惜。新鲜青菜要烫洗,生吃当心拉肚子”:不仅提到三伏天的饮食习俗,还融入了养生建议——避免饮用色素饮料、少吃肥腻冰冷食物、多吃新鲜青菜(需烫洗以防腹泻),注重饮食卫生与清淡。